多元智能父母成長課程

講師:薛文英 | 布克文化
課程長度:5 小時 45 分鐘
課程期限:永久觀看
開放時間:2025/05/01 09:00
定價6000
特價3200

「多元智能父母成長課程」是專為想了解孩子和自己有那方面學習潛能的家長特製的父母課程,
全套課程共有8個章節,共計34個章節。
在這套課程中,詳細解說多元智能理論的八大智能優勢,
在兒童的身上,會產生哪一些有趣,但又令媽媽們百思不解的行為。

我們常會聽到有人說:養孩子的成本太高,連自己都没學懂要如何教小孩,
想起自己小時候學習的壓力就不願孩子繼續受累等等,
您會因為這些話而受到影響嗎?
若我們換個角度用積極正面的心態和理性來分析,
試著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,
學習效率自然就提高了,
畢竟能陪伴新生命成長就是特別幸運的人。

在過去25年親子教育工作的實務經驗中,
我喜歡將深奧難懂的專業理論用簡單易懂的話講給家長聽,
至今已經協助過上萬個家庭化解親子教養衝突的矛盾,
歷年來累積出版過7本親子教養類暢銷書。
為了更貼進年輕世代父母的習慣,
這次特地最新製作的「多元智慧父母成長課程」,
希望廣大的讀者們也會喜歡新型態的影片學習方式。
讓父母在忙碌生活中,可以抽出零碎的時間,就學到實用的親子溝通方法。

本系列課程是以取得台灣專利權的<HiQ智慧覺醒圖理論架構>為基礎,
配合大腦感知覺與認知發展的學理角度思考,而推出的新世代教育觀念,
融合西方多元智慧和東方哲學的教育觀,
相信看完這系列課程能幫助您更全面性、有系統的認識父母和孩子,
屬於自己的獨特潛能和學習方向。

和孩子一起成長是無比幸福的緣分,
父母以系統性方式獲得實用的育兒知識,
才能有效化解因為教育子女而產生的意見不合,
新手父母知道後,也能提前預防自己再犯相同的錯誤。

「多元智慧父母成長課程」將幫助您成為邏輯更清晰的爸爸媽媽,
幫助自己和小孩成為快樂自信的終身學習者,
想培養興趣愛好不必到處去試錯,待人接物處事更順心。

多元智能 第1章 邏輯數學智能
1.1 課  
考試分數不穩定,如何找到更好的學習目標呢?
為什麼有學生領悟力特強;有人拚命練習又總是做錯呢?
或許分數的背後藏了影響到學習意願的關卡,想輕鬆學習快樂成長,先瞭解大腦學習原理。

1.2 課  
邏輯好的孩子在求學階段,對學校作業和考試有很多自己的意見,
究竟孩子受什麼原因影響到學習意願呢?這是老師和家長需要知道的關鍵點。

1.3 課  
邏輯智能與幼兒認知發展是有關的,
上課聽不懂的孩子在生活上缺少了什麼呢?
這堂課將讓父母瞭解生活上的親子互動,對兒童數學素養形成的重要性。

1.4 課  
教數學要注意什麼?
教的人如果不先没弄懂,花再多時間學生不懂就是不懂,
最終還說自己不是讀書的料!
上完這堂課讓您不再害怕數學,遇到困難就想辦法解決,您會發現自己越來越聰明。

1.5 課  
答案卡上填錯格子,看字太多就眼花~這些是求助的訊號,
對邏輯強又很會講的學生,教訓恐嚇就是無效的教法!
本課教您認識感知覺發展和邏輯數學的養成,學會實用的邏輯數學訓練方法。

聽到數學許多學生都會哎聲歎氣:
「數學考不好有什麼關係呢?」
「我實在看不懂,每天解那些題目究竟有什麼用呢?」
看似聰明的學生為什麼考試分數就不穩定,父母該如何幫助他找到更好的學習目標呢?
為什麼有學生領悟力特強;有人拚命練習又總是做錯呢?
父母和老師在面對不同學生時,必須客觀的評估孩子的理解能力,
或許分數的背後藏了影響到學習意願的關卡,
每個孩子都自己變好,無奈找不到解決的辦法.......

想要輕鬆學習快樂成長,必須先瞭解兒童大腦學習的原理。
第1章 邏輯數學智能,您將學到以下課程:
1.1.認識自己,你能學更好
1.2.數學是什麼?使考試的成績更穩定
1.3.邏輯智能與幼兒認知發展
1.4.教數學要注意什麼?
1.5.活化大腦的數學遊戲
 

多元智能 第2章視覺空間智能
2.1 課  
寫錯字看不出來,常被罰抄寫也無法改善請注意!
視覺空間智能會影響孩子的學習表現和生活行為,
如果家長和老師不清楚孩子究竟卡在何處,就無法幫助孩子跳出學習困難的泥沼中。

2.2 課 
容易看不順眼在學習時就會限制新事物的接受度,
喜歡奇裝異服的孩子可能有獨到的眼光,
本集課程客觀地分析:父母教孩子時,因為視覺空間智慧反應而發生意見不同時該如何化解。

2.3 課 
幾何數學搞不懂該怎麼教?
上數學課時看不懂也聽不懂,重覆講了多少次都没有用,
視覺空間概念的形成和生活經驗有關係,這集看完才能舉一反三,看懂到底是什麼意思。

2.4 課 
特別過目不忘的人很令人羨慕,
但是如果學生看一眼就能記住,要他再三重覆練習就會特別心煩,
別人也會說他不夠認真,本集詳談改善高度視覺資優學生常見的小毛病,
掌握提高人際互動能力需要注意的生活細節。

2.5 課  
看事情的角度不同,認知的理解就不一樣。
培養同理心要先了解自己和別人的差異性。

遇過寫錯字都看不出來,罰抄寫也無法改善的學生嗎?父母和老師請特別注意了!
視覺空間智能會影響孩子的學習表現和生活行為,
如果家長和老師不清楚孩子究竟卡在那兒,就無法幫助孩子跳出學習困難的泥沼中。

  • 學了好幾年仍然無法自己畫出一幅畫
  • 寫作文想半天不知要從那兒開始
  • 看到東西就想拆掉,拆完又裝不回去.....
  • 小小年紀就愛喜歡奇裝異服,從不在意別人的眼光

不少兒童令家長頭疼的行為表現,都和視覺空間能力發展有關係。
假如視覺空間能力發展不成熟,看到幾何數學就會特別累!

從事大腦感知覺訓練研究20 年的薛老師,
將詳細告訴您如何培養兒童的視覺空間智能,您將學到以下課程:
2.1 行為表現與視覺空間關係
2.2 看不順眼如何跟人和諧相處?
2.3 幾何數學搞不懂該怎麼教?
2.4 高度視覺資優學生常見的毛病
2.5 看事情的角度
 

多元智能 第3章自然觀察智能
3.1 課  
每個人的感覺經驗與環境適應力,
環境適應能力和自然觀察智能是有關係的,不要輕易錯怪別人難相處。
現代兒童從小生活都市化社會中,又有升學壓力的焦慮,容易忽略自然觀察智慧的重要性。

3.2 課  
高敏感者的童年困擾,旅遊反而感覺不舒服容易被別人嘲笑,為什麼無法放鬆呢?
本課詳細說明生理反應敏感的人在生理上會有什麼不同,
幫助想改善適應力的人找到自己的調整方法。

3.3 課 
有人放假總愛往外跑,有人只想躺著不動;
喜歡往大自然跑的人受不了愛逛街的人,
自然觀察智能會影響到一個人的興趣愛好,選填科系,找工作。
看完本集您能從自然觀察特質可以抓出方向,減少獨自摸索的時間。

3.4 課 
多元智慧和專業能力的關係。
選什麼科系?畢業找什麼類型工作?
人人都在找尋適合自己的生活環境,
這堂課讓您瞭解自己在多元智慧方面的特質,避免盲目摸索犯錯!

有人假日總要往外跑;有人看到青山綠水反而感覺不舒服。
環境適應能力和自然觀察智能是有關係的,不要輕易錯怪別人難相處。
旅遊度假反而感覺不舒服容易被別人嘲笑,為什麼無法放鬆呢? 

本課詳細說明生理反應敏感的人在生理上會有什麼不同,
幫助想改善適應力的人找到自己的調整方法。
現代兒童從小生活都市化社會中,父母內心又有升學壓力的焦慮感,
很容易忽略培養自然觀察智慧的重要性。

  • 升學如何選填什麼科系?畢業找什麼類型的工作?

每個人一生都在找尋適合自己的生活的環境,
瞭解自己在多元智慧方面具有什麼特質,幫助孩子更瞭解自己,
客觀地認識環境和社會的變化,能使我們避免盲目摸索犯錯,提強補弱也會更有效率!

從事大腦感知覺訓練具有20多年輔導經驗的薛老師,
將詳細告訴您如何培養自然觀察智能,成為一個環境適應力更好的人。
本章的課程單元包括:
3.1 五官感覺與環境適應力
3.2 高敏感者的童年困擾
3.3 為何放假總愛往外跑?
3.4 多元智慧和專業能力的關係
 

多元智能 第4章音樂聽覺智能
4.1 課  
聽到別人說話聲音大就容易發脾氣的人是什麼情況呢?
遇到家人或朋友莫名其妙發脾氣常會令人不知所措,
本集影片來談聽覺敏感度過高會造成的人際交往誤會,希望提高社會互動能力的人都要知道。

4.2 課  
說要學的人是他,不想學的也是他。
不想聽別人講偏要自己來,這種情況常會造成和他人溝通時的困擾。
為什麼只聽別人說話而不理您呢?這堂課為您找到原因。

4.3 課  
寫作業聽音樂能專心嗎?
常載耳機的孩子讓爸媽看了就生氣為何講不聽,
本課將告訴大家聽知覺反應對注意力產生的影響,學會選擇適合自己的音樂來使情緒更穩定。

4.4 課  
學什麼樂器比較好?
想學音樂不必到處試,找到孩子適合的特質才能有效學習。
五音不全自己還没感覺是什麼情況呢?想學音樂的人必須先知道。

聽到悅耳的歌聲或聲美妙的音樂,總能讓我們感到愉快幸福。
您喜歡民樂,搖滾,流行樂或古典樂呢?
爸媽和孩子喜歡的不同音樂是很正常的,
因為在我們在聽到相同音樂之後,引發出愉悅或難受緊張的感覺,
是受到每個人成長經驗造成的結果。
每個人的聽覺敏感程度和生長環境時空不同,音樂聽覺智能的表現就不一樣。

在本章的課程中,我們將討論很少人會注意到的關於聽覺相關的學習知識,
這是研究資優兒童感知覺訓練20 多年專家精心整理的乾貨,
幫助學員賦能生活力、輕鬆過生活!
本章課程單元包括:
4.1 聽到別人說話較大聲就容易發脾氣的人(認識兒童發展和音樂素養)
4.2 學習態度與聽覺反應(這麼簡單為什麼會聽不懂?)
4.3 傾聽接納能力、音樂與情緒調節
4.4 學什麼樂器比較好?(和諧與節奏)

想培養音樂聽覺智能,提高語言吸收能力和音樂素養,
仔細看完您可以減省很多不必要的試錯時間和金錢。
更重要的是不再為了學音樂而產生衝突和爭吵!
 

多元智能 第5章肢體動覺智能
5.1 課  
動作不協調會使人自信心不足,
不想動或太衝動的人都可能影響學習的成效。
大人和小孩都可以使自己的動作更協調,
這集課程可以幫助您快速瞭解大動作發展的原理,跳出學習困難的惡性循環。

5.2 課  
好動衝動的人危險意識低還會興奮過頭,您為什麼想運動呢?
肢體動作靈巧性和大腦反應有關,
本課引導大家認識武學精神,不要變成逞強鬪勇的莽撞之人。

5.3 課  
叫他不要動,就是停不了,好動的人該怎麼教才好呢?
每天做事做很多,但是從來没有完全做對做好,得不到別人的認同還要被批評。
有這種煩惱的人就是不知道如何做?培養肢體動作要學會動腦!

5.4 課  
太老不能學,千萬別相信!
學習最怕自己嚇自己。
本課將告訴您突破動作學習困難的三大障礙,
克服以後想學什麼都有辦法;別讓自己變成阻礙他人持續進步成長的藉口。

大家都知道運動有益身體健康,但現實生活中總有各種狀況會讓人不想動。
肢體動覺智能不只影響休閒活動的投入程度,
也會影響兒童學習新事物的意願和自信心。
提高肢體動覺的能力要用正確的方法來練習。

從事大腦感知覺訓練具有20 多年輔導經驗的薛老師,
將為大家解說開發肢體動覺智能的科學知識。
本章的課程單元包括:
5.1 動作不協調的主要原因
5.2 活潑好動又常受傷是什麼問題?
5.3 謀定而後動的武學
5.4 如何保持運動的好習慣?
 

多元智能 第6章人際關係智能
6.1 課  
小孩不想上學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朋友,
人際關係智能的發展很容易被輕忽,沒機會得到引導的孩子就容易成為被冷落的人。
孩子還沒上學就該培養人跟人互動交流的敏感度,不可錯失引導的時機。

6.2 課  
您是喜歡獨處或是喜歡湊熱閙呢?
父母和孩子如果不相同就容易起衝突,愛給太多會使對方想逃跑。
本集課程分享提高社交能力的技巧,家庭關係和朋友相處時才能更和諧。

6.3 課  
貴人來相助時,您能接穩嗎?
沒朋友的學霸並非成績太好令人忌妒,而是自己看不到有什麼樣的行為很討人厭!
父母和老師要給不善交際的孩子明確的指導,才能跳脫孤單的情緒狀態。

6.4 課  
在外人人誇,回家都不會~
爸媽想不通為什麼孩子對外人和家人會有兩極化的反應?
本集課程簡單易懂,看完你就知道是真的不會,
或是配合場景需要的好演員,拼命討好無法成就好人緣。

常會擔心孩子上學後能不能適應的問題,
根本的解決之道就是培養孩子的人際互動能力。
「在家靠父母,出外靠朋友」僅管有的人天生就喜歡交朋友;
有人喜歡獨處鮮少主動去親近別人,但終究很少人能完全遠離人群而一個人獨自生活。

大腦的感覺神經系統具有學習的潛能,到人多的地方,就容易感到手足無措的人,
可以通過正確地訓練而減低壓力感,隨著年紀不同,生活和工作接處的人也不一樣,
所以我們需要持續學習如何與人交流互動,才能拓展自己的舒適圈。

從事大腦感知覺訓練具有20多年經驗的薛老師,
在多元智慧系列課程中,邀請您一起從兒童心理發展的角度來探討人際關係智能。
本章的課程包括:
6.1 人緣好是天生的嗎?
6.2 網路拉近你和誰的距離?
6.3 破孤僻的迷思,跳脫孤單的情緒狀態
6.4 何拼命討好人反而沒朋友?
 

多元智能 第7章 個人內省智能
7.1 課  
想要自己來做不好又發火,想助人又被說好管閒事該怎麼辦呢?
培養內省智能從認識兒童認知發展開始,
簡單易懂的親子溝通方法,讓爸媽和孩子不會有代溝問題。

7.2 課  
遇到固執又霸道的小孩讓老師和爸媽都教不下去,
情緒不佳的背後就會有個人自我意識上的差距。
本集讓您學會一點小技巧來調整自主性和變通性,成為適應力較佳的人。

7.3 課  
不知道該做什麼,凡事都提不起興趣的人常有消極的抱怨。
這堂課將告訴您如何培養孩子自動積極的做事習慣,
做人處事不可太固執,但也必須懂得保護自己,不要變成盲從附和的人。

7.4 課  
孩子討厭去上學,背後一定遇到情緒低落的困擾。
個人內省智能在成長過程是慢慢累積的,大人求好心切反而常會產生負作用。
本集詳細說明感知經驗和內省智能的關係,重新思考與人溝通時遇到的盲點。

意見不和是造成矛盾衝突和關係緊張的導火線,
「公說公有理,婆說婆有理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見解,
自我意識掌控了每個人對待人事物的看法、想法、做法,
想在待人接物和做事各方面比較順利,就先要有良好的個人內省智能。

從事大腦感知學習訓練有20 多年的薛老師,
在多元智慧系列的父母課程中,
邀您一起從感覺認知和兒童情緒發展和的角度來探討個人內省智能。
本章的課程包括:
7.1 認識的自我意識發展,成為人緣好的人
7.2 自主性和變通性,培養環境適應力
7.3 如何提高主動性不要變成盲從者
7.4 大人愛說教小孩更被動,教養自動自發的學生

個人內省智能是一種自知之明的能力,
具有自我覺察能力並才能做出適當的行為,計畫和引導自己的人生。
 

多元智能 第8章 語言文字智能
8.1 課  
說半天對方還是聽不懂,溝通時遇到這種情況很令人沮喪。
語言理解能力是一切學習的基礎,在學習和閱讀時也有類似問題。
本集課程協助您先排除不想講話的原因,打通思路提高學習效率。

8.2 課  
教孩子說話常會犯什麼錯?
若您越教孩子越迷糊應該就是教法不太對。
本集告訴大家如何正確引導不會講話的人逐漸突破現狀,只要用對方法每個人都可以進步!

8.3 課  
看到字太多就想睡覺,想教認字孩子就跑掉;
小孩在教室坐不住潛藏著語言理解能力和認知發展上的問題要解決。
本集告訴大家聽說讀寫四個學習的過程指導原則,提高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。

8.4 課  
講話時看到對方心不在焉您會怎麼辦?
本集課程將教您利用跟家人相處的時間,學習利用生活中的活動來增加感覺認知經驗,
減少遠距溝通的誤會,提高文字閱讀的能力。

跟人溝通最方便就是靠說話,父母會擔心小孩子若不愛講話,長大就會容易吃虧;
其實語言文字能力在孩子進入幼稚園開始就出現了,
無法完整表達意思的小寶寶很容易發脾氣,所以必須注意語言文字能力的培養。

特別會說話的人,開口講話簡明扼要,三言兩語就使眾人全部聽懂照著做。
為何媽媽們下班回家卻是經常講大半天,
小孩子仍然充耳不聞、動也不動,這是孩子耳朵有問題嗎?
教孩子不必大聲喊,孩子並非完全聽不見!

父母都需要先學習如何和小孩說話。
語言文字能力是靠模仿和機會教育而學會的,
無論是性格內向或外向的人,都能通過循序漸進練習來提升語言文字能力。

愛講話的小孩為什麼就不會寫作文呢?
語言表達和文字表達是在大腦中有不同的運作學習模式。
從事大腦感知訓練20年的薛老師,
在本章的課程中,將和您一起從兒童語言認知發展的角度來探討語言文字智能。
本章的課程包括:
8.1 幼兒的自我意識發展
8.2 聽說讀寫~你教對了嗎?
8.3 不會說話≠ 謹言慎行
8.4 感覺認知經驗和文字閱讀
 

  • 多元智能 第1章邏輯數學智能
  • 1.1.認識自己,你能學更好 21:35
  • 1.2.數學是什麼?使考試的成績更穩定 08:14
  • 1.3.邏輯智能與幼兒認知發展 15:04
  • 1.4.教數學要注意什麼? 16:23
  • 1.5.活化大腦的數學遊戲 04:02
  • 多元智能 第2章視覺空間智能
  • 2.1 行為表現與視覺空間關係 09:35
  • 2.2 看不順眼如何跟人和諧相處? 10:37
  • 2.3 幾何數學搞不懂該怎麼教? 11:58
  • 2.4 高度視覺資優學生常見的毛病 10:33
  • 2.5 看事情的角度 04:19
  • 多元智能 第3章自然觀察智能
  • 3.1 五官感覺與環境適應力 09:08
  • 3.2 高敏感者的童年困擾 13:34
  • 3.3 為何放假總愛往外跑? 08:13
  • 3.4 多元智慧和專業能力的關係 09:56
  • 多元智能 第4章音樂聽覺智慧
  • 4.1 聽到別人說話較大聲就容易發脾氣的人(認識兒童發展和音樂素養) 12:30
  • 4.2 學習態度與聽覺反應(這麼簡單為什麼會聽不懂?) 13:46
  • 4.3 傾聽接納能力、音樂與情緒調節 09:22
  • 4.4 學什麼樂器比較好?(和諧與節奏) 09:45
  • 多元智能 第5章肢體動覺智能
  • 5.1 動作不協調的主要原因 08:25
  • 5.2 活潑好動又常受傷是什麼問題? 10:00
  • 5.3 謀定而後動的武學 12:20
  • 5.4 如何保持運動的好習慣? 09:54
  • 多元智能 第6章人際關係智能
  • 6.1 人緣好是天生的嗎? 11:04
  • 6.2 網路拉近你和誰的距離? 06:51
  • 6.3 破孤僻的迷思,跳脫孤單的情緒狀態 12:02
  • 6.4 何拼命討好人反而沒朋友? 04:56
  • 多元智能 第7章 個人內省智能
  • 7.1 認識的自我意識發展,成為人緣好的人 06:48
  • 7.2 自主性和變通性,培養環境適應力 09:10
  • 7.3 如何提高主動性不要變成盲從者 09:32
  • 7.4 大人愛說教小孩更被動,教養自動自發的學生 10:20
  • 多元智能 第8章 語言文字智能
  • 8.1 幼兒的自我意識發展 08:01
  • 8.2 聽說讀寫~你教對了嗎? 07:11
  • 8.3 不會說話≠ 謹言慎行 07:48
  • 8.4 感覺認知經驗和文字閱讀 12:50

購課前,對於課程有任何疑問嗎?

歡迎所有會員在購買課程前,在此提出關於課程的任何疑慮或問題。

您需要登入後才能開始留言

目前還沒有任何討論或留言喔!

本課程的重要資訊都會在此公告

這裡會由開課單位或講師發佈課程的重要資訊,如果對於課程有任何問題,歡迎到「購課留言」詢問。

目前還沒有任何課堂公告。